中国之翼杂志文章:华阴老腔 用方言唱摇滚

华阴老腔  用方言唱摇滚     

        陕西省华阴县。随着暑期来临,华山西火车站熙熙攘攘,大多是背着背包的年轻人,下车后就直奔华山而去。我的目的地和他们不同,沿着一亩一亩的荷塘,车行约半个小时,便进入双泉村。
  双泉村是那种典型的渭南小村庄,依山而建,一户挨着一户。沿着村中小路一直往山顶开,再走五分钟,半山腰突然出现一块小平地,这是村中的制高点。华阴老腔传承人张喜民就住在这块平地上。从张喜民家向山下望去,不远处的万亩荷塘气雾氤氲,烟雨蒙蒙。此时,主人并不在家,我颇有些失望。

 

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 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

  张喜民家大门紧闭,隔壁却传来二胡声。敲门而入,说及来意,才知道这是张喜民的大哥张新民家。正在拉二胡的是张喜民的侄儿,他刚从华山下班回来,正在练习华阴老腔。
  老腔,是源于华阴的地方皮影小戏,俗称“老腔影子”。张喜民所传承的华阴老腔是他家的家族戏,世代相传。华阴老腔刚直高亢、气势磅礴豪迈,一人主唱,众人帮腔,用板凳敲打伴奏,兼具说唱和戏曲两种特色。因演出中经常出现呐喊助威、帮唱(拉坡)的唱法,又被称为“满台吼”。
  张新民说,虽同属于陕西传统剧种,但与高昂大气的秦腔相比,华阴老腔更能体现“陕西愣娃”的“愣”这一特点。“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,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……”电影《三枪拍案惊奇》主题曲中的这几句RAP,灵感就来源于华阴老腔。
  大门声响,张喜民回来了。看得出,他对接待访问已经十分熟练,将我们请进屋之后,华阴老腔的历史故事便倾泻而来。
  “我们双泉村北面就是渭河、黄河、洛河三河交汇之处,南面被发现是西汉时期的粮仓遗址。”张喜民说,老腔最早便是运粮纤夫拉纤时喊的号子,之后又与当地守粮卫军中的传统戏曲融合,慢慢在双泉村形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戏种。
  “你看我们在唱老腔时,经常会在一曲唱完之后,有一段很长的吼叫,这可能就是纤夫的号子演变过来的。”当时人们常用船桨敲击船帮,击打节奏,以鼓舞士气,现在也演变成了在老腔延长时,用枣木木块敲板凳的独特配乐。

担起担子豁起风 担担还比坐轿轻

  作为皮影戏唱腔,华阴老腔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的皮影束缚,转变成一种舞台表演。
  “这个改变出现在2001年。当时华阴老腔已经完全没观众了,经常台下只有六、七个人看。后来有人看我们在幕布后边唱得热闹,索性叫我们把皮影幕撤掉了,没想到最后倒有了这样的效果”,张喜民说。
  去掉皮影表演,把后台搬到前台,原来在白幕后敲打呐喊的一群人成为台上的真人版“皮影戏”。华阴老腔出现转机。
  2005年,戏剧导演林兆华要排话剧《白鹿原》,他们希望找到一种具有浓烈陕西特色的剧种来串起整出戏。林兆华、陈忠实和主要演员濮存昕在陕西挑来挑去,最终确定使用华阴老腔。
  当时,张喜民和他的戏班在北京连演33场《白鹿原》。正是这33场戏,改变了华阴老腔整个戏种的未来走向。话剧《白鹿原》演完之后,华阴老腔甚至在西安举行了专场音乐会,由濮存昕主持。随后又是各种不间断的采访和演出。到去年,华阴老腔又成了电影《白鹿原》的重要配乐。又是那曲《将令一声震山川》,将渭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  不过张喜民并没有参加电影《白鹿原》的录制。毕竟他年纪也大了,剧组的连轴转,让他和他的老兄弟们都有些吃不消。
  张喜民更喜欢的,还是带着戏班在华阴十里八乡演出,两、三个小时的大戏,让他唱得过瘾。下面的观众听着华阴老腔长大,熟悉之至,交流起来火花不断。
  “虽然受到这么多关注,但华阴老腔还是后继乏人。”张喜民忧虑地说,“现在的年轻人虽然爱好华阴老腔,听了也觉得新鲜,但正儿八经儿想跟着我们学的,非常少,几乎没有。”不得已,张喜民只好拽着自己的孙子学,至于如何能吸引年轻人,他还真没想清楚。
  对于华阴老腔表演的新方式,张喜民心里也明镜似的。“这也就是挣点钱,但对老腔来说,这种舞台化的表演,只是皮毛,根本没办法让人了解老腔的全部东西,所以这些演出,对老腔的传承并没有太大意义。”

中国之翼杂志简介
中国之翼杂志广告中心
中国之翼杂志读者分析
中国之翼杂志栏目介绍
通程登机
国航停车服务指南
国航北京T3乘机流程
国航研究领域
航班超售公告
托运行李一般规定
申请特殊餐食的旅客
随身携带行李
中国之翼杂志广告刊例
中国之翼杂志广告数据
中国之翼杂志广告投放
中国之翼杂志广告运营
中国之翼杂志文章:拉萨 有诗的...
国航新闻报道:国航国内首家提供...
中国之翼杂志文章:华阴老腔 用...
雷雨季 安心飞
关于国航
关于中国之翼杂志